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電影] 金馬五一,獎後小記


他們說,「選好的」,說著有多不屑自己的父母看顏色投票,說自己的父母「沒救了」。然後轉頭說金馬獎怎麼都讓中國拿走了,更酸一點的人說金馬變金雞了啦,他們繼續說,台灣電影應該被保護,說金馬獎應該要考慮國籍,他們不知道婁燁的片在中國常常被禁、不知道許多在金馬獲獎的電影甚至在中國沒有上映的機會,他們說這種(被禁的、沒機會上映的)片要來統戰我們了,他們繼續說,繼續說。

然後,陳湘琪得最佳女主角了,

然後,他們繼續說,繼續說,他們不進戲院,他們甚至不願意看陳湘琪獲得女主角獎項的《迴光奏鳴曲》(註1),他們繼續罵金馬獎拿納稅人的錢給中國人獎,他們一直說、一直說。他們幾乎要忘記金馬關乎電影,他們轉頭繼續說,被獎盃肯定的國片依然在院線相形失色,好像很關心台灣電影的「他們」,繼續走進戲院看台灣電影以外的電影,然後,繼續罵台灣電影「產業不好」、「品質不佳」、「怎麼就拍不出好作品呢」。

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戲劇] 《美味型男》


藝穗節起家的《美味型男》,歷經了幾次的巡演、加演,好評不斷,此次又受到果陀劇團的邀請,成為「爆米花劇場」的壓軸節目。「爆米花劇場」演至第四檔節目,挑解題材輕鬆、親人的劇場作品,從策展面不只可看到大團帶小團的扶植效應,更可見幾個劇團亟欲拓展觀眾群企圖心。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戲劇] 無所依歸的青春鳥《孽子》

演出:創作社、曹瑞原導演工作室
時間:2014/02/10 14:00
地點:國家戲劇院
(本文首發於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9424)
從小說到電視劇,《孽子》贏得了絕大多數的掌聲,然而,這些掌聲對於舞台劇的問世而言,必然是個沉重而難解的包袱──小說的細節曾經成功的轉化為電視劇的寫實細膩,那舞台劇呢,舞台劇的優勢是什麼?弱點又是什麼?《孽子》是一部好的小說已毋庸置疑,但這次,它還能是一齣好的舞台劇嗎?
我並不這樣認為,原因有三:捨短補長的媒介轉化、無為的導演整合和對氛圍的拿捏失當。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戲劇] 十年驗收《八月在我家》

演出:綠光劇團
時間:2014/04/02 19:30
地點:台北市城市舞台
(本文首發於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9905)
綠光劇團的作品通常以四類區分,其一為選取國外得獎劇本翻譯的「世界劇場」、其二為以吳念真作為創作主體的「國民戲劇」(即《人間條件》系列),其三是轉譯當代台灣原創小說搬上舞台的「台灣文學劇場」,其四則為「原創音樂劇」。而通常,吳念真多參與《人間條件》系列與「台灣文學劇場」的創作,而距離「世界劇場」這部分的創作比較遠,鮮少擔任編劇或導演的工作。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戲劇 ]關於假牙的神話《純情天婦羅》

演出:陳昇 × 吳天章 × 李啓源
時間:2014/08/02 14:30
地點: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本文首發於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2114)
從啟幕的第一首歌曲,身著一襲全白西裝,胸前以有點廉價的亮片裝飾著,混雜著那卡西、西索米、胡撇仔和演歌氣味的舞台風格中,陳昇登場。乍看之下,《純情天婦羅》是一場陳昇個人演唱會,但深究下去,其實無論是李啟源的導演、攝影或者是陳昇的演唱與選歌,隱藏在背後最重要的創作主體其實是吳天章的美學。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戲劇] 自我端詳的姿態《林靖雁的解離症》第二週


演出:林靖雁獨立製作與他的夥伴們
時間:2014/08/23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2樓
(原文發表於表演藝術評論台: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2486)

《林靖雁的解離症》是一個策展概念的演出計畫,由六位導演分別構成六齣小戲、橫跨兩週演出。身兼計畫主持人與主演的林靖雁是一個解離症患者,他以自身的生命經歷作為戲劇出發的原點,並以己身的名字為演出命名,以一種完全不避諱的姿態將創作者與劇中主角做了鏈結,以表演展露自己的精神軌跡,並透過自我展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人生。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戲劇] 《五斗米靠腰》


「爆米花輕鬆劇場」是果陀和新光三越合作的系列作品,除了果陀自製的《五斗米靠腰》,也邀請到《魚蹦笑本部》、《蘿莉少女》(原名為《在日出之前說早安》,為去年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的邀演作品,非常好看)和《美味型男》,演出期程長達兩個月,演出地點則安排在新光三越A11館的六樓。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戲劇] 《九種時刻》


 賈克‧樂寇(Jacques Lecoq)對台灣觀眾而言並不陌生,幾年前風靡台北的《春琴抄》與沙丁龐克劇團團長馬照琪,都是樂寇學派下的佼佼者,而後者甚至親身翻譯了《詩意的身體》一文,將樂寇學派的美學引介到台灣。而想起《春琴抄》與沙丁龐克,大概也很容易很快的聯想到所謂樂寇學派的風格,而最顯眼的部分,就是「肢體運用」和「面具美學」。

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戲劇] 《美麗的錯誤》

                                            

《美麗的錯誤》是廣藝基金會期待以音樂串起李泰祥老師生命經驗的創作,從2010的首演版、2011的再演版到2014的紀念版,從「音樂劇」的規模與企圖演化成「音樂會」的形式,期間演員亦有更迭,然最重要的差異還是──這次,李泰祥老師不能坐在台下當個最熱情的觀眾了。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電影] 《致青春》


這幾年的華語電影出了很多這樣子的片,帶點告別的姿態揮別青春,也帶點懷舊、不捨的情感緬懷昔日。但《致青春》之特別在於他沒有《頤和園》那麼好,但同時,因為《致》的實在感,讓他得以避掉《頤》片曲高和寡的窘境,他也沒有《歲月神偷》那麼「家」,因此得以盡可能的聚焦在校園、友情和愛情;同時,他也沒有《海闊天空》(又名《中國合夥人》)那麼條理分明的處理結構和細節,幸運的是,這也因禍得福的讓《致》非常不匠氣而充滿靈氣,此外,他也遠不像《那些年,一起追的女孩》那樣的生活、那麼不像電影的告訴我們我們乏味的生活都可以變成電影的主角,但同時,他也比《那些年》更詩意、更心理層面一點。

對我來說,在心理層面上的撕裂與坦白上,我更願意說他是像《女朋友‧男朋友》一樣,以一種極端誠實卻又極端不安、躁動的狀態,再一次細細地述說青春。

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

[戲曲] 《狐公子綺譚》


先要說的是,我不是歌仔戲迷,其他戲曲如京劇、豫劇和崑曲還算小有認識,而極少數的歌仔戲觀賞經驗也幾乎都是在所謂藝文表演空間所觀賞,如《安平追想曲》、《愛河戀夢》和此次的《狐公子綺譚》,所以對歌仔戲的欣賞能力並不強,少部分對歌仔戲的理解也來自案頭,也許亦會有誤解之處。

《狐公子綺譚》可以跟之前兩齣戲劇放在一起看:一齣是國光劇團的《狐仙故事》,在輪迴轉世之中狐與人一線之隔,卻都深情;而另一齣是台灣豫劇團,同樣由施如芳擔任編劇的《花嫁巫娘》。此外,更要提到的當然是「狐仙」系列的大作《聊齋誌異》,而創作時間晚於上述作品的《狐公子綺譚》,繼承有之、閃躲有之、企圖在前人的努力之上更上層樓。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戲劇] 黑眼睛跨劇團「胖節」


「胖節」由黑眼睛跨劇團所策展,可以視為莎妹劇團去年「做臉不輸──小美容藝術節」的延續,雖二者之間沒有明確關聯,但以核心主題作為出發,邀請幾位創作者來各自論述、相互映照,理念上確實有相似之處。這檔演出我只看到一、三週,自己是感到相當遺憾,一方面遺憾錯過普遍評價最高的第二週,一方面更是對這個以「節」為名的創作方式並未達到一定的成就感到遺憾。

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電影] 《媽媽要我愛男人》


最近接連看了幾部法國片,在某種不明的嚮往之下產生「法國好開放、好自由」的這層假面,也漸漸揭露。所以《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還是不免談到同性戀的原罪,提醒我們在看到同志婚姻法通過的同時,還是有一群人,很大的一群人,篤信著同志婚姻不應該存在。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戲劇] 2013年度戲劇回顧


囊括舞蹈、戲劇、戲曲今年總共看了五十五場演出,因為各種原因而錯過的重要演出包含陶維均《本能》、日本青年團《三姐妹》、櫻井大造《黴菌市場》,除此之外感覺自己會喜歡的演出應該都沒錯過,所以就自己有看的先來討論。

年度最喜歡華語劇場作品:

1. 《雷雨2.0》,導演王翀,水源劇場。
2. 《伊底帕斯》,導演宋厚寬,牯嶺街小劇場。
3. 《在日出之前說早安》,導演楊景翔,實驗劇場
4. 《非常懸疑》,導演王子川,華山烏梅酒廠。
5. 《你用不上那玩意》,導演彭子玲,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