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

[戲劇] 《美味型男》


藝穗節起家的《美味型男》,歷經了幾次的巡演、加演,好評不斷,此次又受到果陀劇團的邀請,成為「爆米花劇場」的壓軸節目。「爆米花劇場」演至第四檔節目,挑解題材輕鬆、親人的劇場作品,從策展面不只可看到大團帶小團的扶植效應,更可見幾個劇團亟欲拓展觀眾群企圖心。

而《美味型男》作為本系列的壓軸,自有其特色,有別於《五斗米靠腰》瞄準中產、白領上班族,《蘿莉少女》吸引對日本文化有興趣的年輕朋友,《美味型男》的受眾更加廣大,事實上,無論是其中的敘事手法、語言使用或者是表演,都很難不令人想起有「國民戲劇」稱號的《人間條件一》。

《人間條件一》當中,透過阿嬤亡靈復生於孫女身上,解開阿嬤與爸爸、爸爸與女兒之間的誤解,而是演女主角的黃韻玲,更必須隨時切換於阿嬤/孫女兩個角色之間。如同《人間》一般,美味型男的開場也是母親的亡靈復生於兒子身上,演員梁允睿也同樣必須隨時切換於母親/兒子兩個角色之間。透過設定上一些小細節的仔細經營,建立觀眾對於兩個角色的認同,如母親的笑聲、處理披肩的手勢、台語為主的講話模式;對比兒子背台拿水杯的姿態、國語為主的講話模式,在表演上不僅要處理語言的切換、角色從性別到年齡的巨大差異,難度更高的是──台上的演員也就只有他一個人。

而這個演員,不僅是要隨時切換成劇中有需要的各種角色,包含導播、助理、製作人等等,更需要能歌會演,劇中角色透過歌唱抒發心境,講述母子之間的不諒解、一個人晚上的孤獨等等普世情緒,更容易喚起觀眾對於這些處境的投射。再配合上如同《人間》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標語式」的結尾:「千萬要幸福」,《美》也在劇末以媽媽交代兒子要好好保重的心情說出「加油」,甚至請觀眾一起說「加油」,成功營造出劇場強而有力的凝結性與認同氛圍。

此外,劇中還有一個劇場作品中相當少見的「美食上桌」,配合劇情設定,劇場不僅化身為攝影棚,更是錄製美食節目的攝影棚,因此,觀眾不僅有得看、有得聞香,做得夠前面的話,還有得吃。而美食不追求特殊或高級食材,同樣以最樸實的菜餚作為劇中設定,一如「國民戲劇」所追求的一般,試圖凝練最親切、原味的「媽媽味」、「台灣記憶」,來喚求觀眾對於美好過去的追想。

《美味型男》實在是一齣不容易的作品,劇情面看似通俗大眾,但細數執行面即可知道創作者煞費苦心來隱藏一起的設計感,使得作品最後以一種極為親切的樣子與觀眾見面,作為戲劇推廣的初入門作品,再適合不過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