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戲劇] 《開心鬼》

我不明白──



  走出劇院時心裡想的詞是「Finally」。

  十月是劇場大拜拜,以今年來說,十月總共就看了十七齣戲,平均每兩天就看一場,難怪我會呈現這樣一個被轟炸致死的狀態。而,雖然我看了這麼多,但錯過的一定還是比看到的多,我決定以後不要再為了錯過戲而遺憾,吃的太撐會讓味覺跟享受通通不見,而這也許就是我現在的狀態。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戲劇] 《屋簷下》


    整齣戲以類似「解謎」的手法開啟,故事從中秋節又至,媽媽準備了一桌的菜來迎接兒女回家,而父親略為癡呆,看似正常的家庭隱藏了一個極大的秘密,而家人之間彼此相欺、極欲掩飾過往的那件醜事,惟有父親的痴呆讓家人不得不正視「曾經有事情發生過」。就在這樣的家庭懸疑氣氛之下啟幕,而劇情隨著線索一一到齊,觀眾漸漸的明白這個家庭曾有的不堪是什麼。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劇場] 旁觀《夢想家》

很多人罵了,其中首推鴻鴻,尤其賴聲川是他當年的授業恩師,他還可以帶頭開罵,算是極有良心;再來是紀盃(紀蔚然),他正視了自己的社會影響力,儘管文章慢了幾天,但他文章發布後,戲劇系的老師、同學們幾乎都在第一時間看了這篇文章,再加上他的文筆真的相當好,如果可以累積多篇一點的類似評論,大概《嬉戲2》的劇本也就快寫好了。

鴻鴻:〈【夢想,何以為家?】有政治沒藝術,有中華民國沒台灣《夢想家》〉
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776
紀盃:〈「夢想」幻滅的國「家」〉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101700399.html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戲劇] 《我是油彩的化身》



  《我是油彩的化身》搬演的是畫家陳澄波一生的故事。類似這種傳記題材的戲近年來也不少,包含前年的《梆子姑娘》由王海玲自己串演自己的人生、即將重演的《孟小冬》則由魏海敏一人飾多角講述京劇名伶孟小冬的一生、三缺一劇團上半年度所演出的《耳背上的印記》也是演員賀湘儀以單人表演來講述自身的故事。但去除《耳》戲為小劇場演出,前三者皆為大劇場的表演,在與觀眾距離較遠、敘事脈絡必須拉的很長的狀況之下,不難看出舞台作為「傳記」媒介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