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電影] 《被遺忘的時光》

好可愛的景珍奶奶
「我們都是很好的人,可是在彼此眼裡都是壞人,但幸好我們沒有一輩子都是仇人。」



楊力州導演之前的紀錄片看過三部,
分別是《奇蹟的夏天》、《畢業紀念冊》和《水蜜桃阿嬤》,坦白說都不是太喜歡,

大概是因為我很害怕非得要拍的高潮迭起、結局對人生充滿希望的灑狗血紀錄片,
那總會讓我覺得太美好、因為太美好而不真實。

但《被遺忘的時光》並不是這樣。
導演手法溫柔而且不刻意激發觀眾的情緒,
讓畫面裡的那些人去說故事、讓觀眾因為這些被記錄的人物感動難過或有任何情緒。

「不主導觀眾思維」,絕對是楊力州導演的大大進步。

簡單的敘述這部片的話,切題一點來說是「失智症老人紀錄片」,
但就看完之後,我說,是「跟自己/家人和解的真實展演」。

導演試圖解開社會對「失智症」的誤解,談談家裡有失智症患者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65歲以上失智症的罹患比例為5%,80歲以上患病比例為20%,
我們都會變老、都會生病,只有在這些時刻我們才是真正公平的。

所以,真的沒有誰做錯了什麼。
失智老人是人,一樣有感覺,
他們只是比較容易忘記事情、只是腦海中有另外一個我們不了解的時空,

儘管片子開始的時候我感到巨大的憐憫和害怕,
我甚至不知道要如何看待老人們「童言童語」的笑話,
好像怎麼樣的「笑」都是沒禮貌的「他者」。

但整片放映結束的時候我卻覺得同理而尊敬,
我不知道真正接觸失智症患者的時候我可不可不要同情他們,
但至少我絕對會努力去尊重他們、給他們一個有尊嚴的生活。

尹伯伯
失智老人是語言與行為與社會的脫節/失序,
但這是站在我們自己世界裡的秩序來說,
先入為主的以「他者」來將「不一樣」的狀態屏除於「正常」之外,

我很喜歡導演的觀點,
他告訴我們「順從失智老人」,不要去要求他怎麼、不要去糾正什麼,
他們有他們的邏輯,只是跟我們不一樣,並不是能夠一分為二誰對誰錯。

片頭是許景珍奶奶進入安養院的第一天,
大學畢業的孫女跟奶奶正在爭執著誰應該要怎麼樣稱呼誰,兩個人誰也不肯讓步。
片尾則是掃墓的畫面,
奶奶忘記他的丈夫是誰、忘記他的丈夫過世了,
掃著先生的墓一邊問女兒他是誰,
女兒開始懂得讓步,墓裡躺的人被稱呼為媽媽、爸爸、哥哥,還是什麼稱呼都不要緊,
只要奶奶開心、只要奶奶覺得被理解了就好。

當然,這不是一部完美的片。

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出在最後一段,
原先以安養院為背景、穿插四個家庭的主線情節結束之時,
硬要在後面加上藝人Ella同樣面對失智症阿嬤的一段,
Ella面對鏡頭就不是一個樸實的樣子了,他會演戲、會加重情緒,會引導觀眾的想法。

最糟糕的是這一段的台詞相當的「說教」,
似乎站在一個比較高的立場在教導我們,反而變成宣導短片,

我不知道導演作這樣突兀而尾大不掉的選擇所為何來,
也許有經費、話題性等考量吧,但就一部好的紀錄片來說真的好可惜。

但雖然有一點小缺點,
這也絕對是一部瑕不掩瑜的好電影。
像片尾說的:「他一定會忘了我,但是,我記得就好。」


註:《被遺忘的時光》將於11月26日上映,所有票房收益將做為失智老人照護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