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4日 星期六

[戲曲] 《花嫁巫娘》




一轉眼,看台灣豫劇團的戲也快十齣了,
雖然「新編」令人卻步,但「王海玲」卻是絕對令人想進劇場瞻仰的!

但看完還是覺得導演跟編劇真是太失控了。
豫劇最吸引我的就是音樂阿,
但老實說這次的新編音樂實在沒有之前有水準。
(但音樂豈不是我去看豫劇的最大動力嗎...)

常常覺得文武場要跟演員打架了,
加上今天的打擊樂不知為何十分沒有耐心,鑼鼓點都打的好乾...
演員麥克風的balance又沒有調的很好,曹復永的對白幾乎都聽不清楚。

但演員基本上還是唱得不錯的,
王海玲很棒(雖然我私心比較喜歡他演格局大的角色,但看他的水袖心都要碎了),
劉建華真是大躍進,令人眼睛一亮!
曹復永又帥又賤真是強翻天,光是看他騎馬就超過癮,
殷青群老了但聲音辨識度超高的!

可惜的是群唱好多,
而且群唱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參差不期的演員素質囧
(照理說不是用群唱來掩飾嘛?怎麼會反而自曝其短囧)

導演阿、導演,
我覺得戴君芳其實很有心要作一些突破,
許多畫面定格也都很有感覺(雖然常常為了畫面而少了走位時的合理),
但最大的問題還是他的手法根本就是小劇場的。

用史詩的大框架在作愛情這種小情小愛的議題,
包含音樂都是震天嘎響、雷霆萬鈞,但媒材不對阿。

框架定義的太大(史詩)、題材太小(愛情),
所以導致情感非常失焦,幾乎靠演員個人魅力在撐。

儘管編劇不斷加入天命、神喻等名詞,想要擴大愛情的格局,
但基本上我們已經不可能再回到希臘悲劇的時代,
觀眾難以對「信仰」、「天神」達到共鳴,
演員在台上吶喊家國情仇、族群興亡就會很疏離。

此外,對我而言,傳統戲曲舞台上的武戲沒有放在上舞台的,
不就是給演員發揮、搏觀眾掌聲、一展平時練習之苦嗎?
但導演把很多的武戲都安排在上舞台,
同時之間center-center還有人在唱戲,這叫觀眾是要看哪裡阿!!!
(身為忙不過來的觀眾,
    又無法給翻觔斗翻的頭昏眼花的演員掌聲很痛苦阿。)

加上燈光擺明就在炫技、繽紛的顏色很失焦,
導演想要「填滿」舞台的決心不言可喻。
(殊不知就算是空台,只要唱的好、給演員空間表現,觀眾就滿意了阿)

最後結尾的多媒體可怕到一個極致,
居然弄出一個動畫,上面有兩棵很假的樹,
要求演員在樹下搖擺跟大的flash動畫合作,真是......。

今天舞台crew至少出了五六個明顯的錯,
也許首演吧,但就更加深了不夠尊重觀眾的難過。

編劇的話,
唱詞常常只是言不及義的想要「鑲嵌」一些風牛馬不相及的成語,
那情感所為何來?觀眾又怎麼可能感動?

唱詞的層次也很不清楚,
情感的堆疊常常是從零分─十分─十五分─(爆衝到)一百分,
缺乏層層鋪敘。

但是導演還是有一些亮點,雖然一些亮點不足以撐起整齣戲。

我喜歡大大的月亮掛在天空,花神們像是盪鞦韆一般的坐在月亮上,
而像是牡丹亭的夢一般,慢慢的引導出如詩一般的情懷。

還有傀儡戲的橋段,
在舞台上以人扮演魁儡,演出女主角過去的一段情,
整段過去都是魁儡,似乎在象徵一種難以掙脫的束縛,
而同時之間女主角也以「當下」出現在舞台上,
這時便出現了好多層的「凝視」,層次很清楚。

(不過雖然我很喜歡這些橋段,但顯然這些手法是更適合小劇場的。)

新編戲的企圖心看不到,為什麼要在這個時代寫這樣一齣新戲呢?
也許這才是整齣戲最根本要面對的問題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