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3日 星期六

[電影] 《昨日的記憶》

《昨日的記憶》由四個短片組成,分別對於失智症做了提問與回答。相較一年多前很紅的紀錄片《被遺忘的時光》所選用的大喜大悲,《昨日的記憶》選擇用更平常、更平淡的方式來談。
 
第一部《迷路》(姜秀瓊導演)和第三部《我愛恰恰》(何蔚庭導演)試著對「為什麼我不送失智家人去安養中心」提出了回答。《迷路》中張震說「是幸好我有爺爺。」因為爺爺奶奶曾經「不自量力」決定要一肩擔下他這個小孫子,所以他說什麼都不會放下這個造就他的人。而《我愛恰恰》當中,馬之秦面對著不再記得她的老伴,依然堅定地說「因為我記得他」。這兩個回答都充滿任性,甚至在外人眼中看起來是蠻不切實際的,但那份篤定,卻也是不足為外人所道的。

第二部《阿霞的掛鐘》(沈可尚導演)則是將失智老人的「迷失」狀態與都市更新中的城市做一鏈結。老人(譚艾珍飾)記得的是三十年的都市、三十年前鄰居賣的饅頭、大樹下的歌仔戲、滿姨餐廳等等。但他的現實在三十年後的現在,時間往前走,而他們沒有跟上,有人可以等一等他們嗎?劇末顧寶明一句話印象深刻「只有我記得,沒意思。」也深刻的點出陪伴失智老人旅途中的灰心與挫折。

第四部《通電》(沈可尚導演)所要談論的是失智症家屬的角度。李烈和郭采潔分別飾演女兒以及孫女,很明顯的可以觀察到家庭中位子差異所造成的觀看角度。李烈是壓力很大的上班族,面對老化的媽媽他不能只是溫柔,他必須更現實的考量整體狀況,所以她沒在開玩笑地跟女兒說「如果我以後跟婆婆一樣,你不要客氣。」而郭采潔身為再下一輩的女兒,還沒有那麼多社會壓力,則反而可以用更多的關心和愛來包覆這一切。最後媽媽決定要送婆婆去安養中心,這段戲導演安排女兒主動要求開車,家庭權力的轉變相當明顯──老一輩終會老去、而年輕人總會長大。

很誠實地說這四個片段其實都非常平淡,但看完電影在打心得的現在我卻感受到強烈的後勁,無論是撥雲見霧後張震看出去的街景暮色、或是譚艾珍轉發條、聽著鐘聲時說道「時間又開始走了」的專注表情、郭采潔輕輕的把自己的手與婆婆的手擺在一起拍照的日常生活,甚至只是大草坪上丁強在太陽底下曬太陽的徬徨,都像極了一幅一幅的畫,美得令人想要一一裱框。

如果說《被遺忘的時光》想要做到的是「介紹大家認識失智症」,那《昨日的記憶》帶給我們的大概就是「體諒失智症家屬」吧。也許電影本身並不高潮迭起,也沒有充滿令人飆淚灑狗血的親情。但他的確是非常誠實而且坦白的,輕輕的揭起尚未結痂的疤痕,拍拍我們的頭,說著深呼吸不會太痛的。生命中的失去與逝去的確無常,《昨日的記憶》即試圖以最平淡且不加偽裝的談論那些痛苦與矛盾,平凡、日常,但深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