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5日 星期一

[戲劇] 《十七大逆走》


青春不是耍白癡──台大戲劇系《十七大逆走》

剛好這四年來六校七系的暑期聯展都趕上台大戲劇的演出,但直接的來說,就是越來越退步了。從令人眼睛一亮的《掰啦女孩》,到劇本完成度不夠高但企圖心十足的《安全毯》,及去年台語版的《家庭生活》。前三年的作品共通特色很明顯,就是編導都有想說的話、對於其獨特看待世界、想要與社會對話的企圖。

而,今年《十七大逆走》最大的問題就是:編導皆不知所云。

劇名是《十七大逆走》,想要探討的是人們年輕時曾經想要變成的樣子。但整個演出非常冗長且零碎。許多段落就算整個抽掉也不影響整齣戲的架構,那何必留著?花很多力氣在支離破碎的拼貼,但最後的完成品卻什麼都說不清楚。

「耍白癡」可以是一種對年少輕狂的反諷,但編導卻只想要博君一笑,而且是嗤之以鼻的「笑」,讓角色尷尬的在台上鋪陳接下來只出現一兩秒的「乾笑」。花了非常大的力氣塑造電玩中的幻覺,但其實電玩對打整段拿掉也完全不妨礙,而為了這樣「不妨礙」的場景,卻導致每一場的換景速度緩慢。RPG的使用讓整齣戲看起來就像是高中社團(而且還不是戲劇社團)的期末呈現,簡言之,就是沒有任何專業可言。

「沒有專業可言」。再拿最後兩景的燈光來說,演員在黑暗中找光,光卻打在不明所以的空白處,連續兩場都這樣──導演讓演員做solo,講述長段台詞,但光卻完全打錯地方。而音樂,大量使用觀眾耳熟能詳的流行樂也是非常危險,除了沒有建地可言,也確實讓觀眾疑惑:這段跟〈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有什麼關係呢?而更尷尬的就是,光是「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這個歌名,就比導演經營二十分鐘的演出更有說服力、更直接了當。

也就是說,我只需要看歌名,就會領會的比看戲更多,那我何苦需要在台下坐立難安兩個小時?

就這樣劇本尾大不掉而對許多議題又只蜻蜓點水的輕輕拂過,整個演出看得我痛苦萬分。往年台大戲劇系至少都有展現誠意,尤其是在劇本的解讀上往往令人耳目一新,但今年實在是自己砸鍋了,而無法卸責的,大概就是編導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