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戲劇] 《超級奶爸》


無論東西方,「扮裝」是表演中的一個永恆的命題,無論是否涉別性別意識的探討,女扮男裝永遠充滿趣味及活力,中國戲曲方面,有我們都耳熟能詳的花木蘭、孟麗君、祝英台甚或徐渭的女狀元,西方戲劇史上亦有分量甚重的莎士比亞,其喜劇作品中猶愛使用女扮男裝、錯認巧合的情節,在《威尼斯商人》或《第十二夜》皆可見一斑。然而「男扮女裝」有別於「女扮男裝」,男性的喬裝多少帶有一點「委屈」或「妥協」,一方面對觀眾造成審美的衝突,另一方面,在改扮過程中發生的諸多「意外」、「穿幫」,也往往也帶給觀眾巨大的笑料。


果陀二十五周年的新戲《超級奶爸》,就是一個從「改扮」出發的劇本,也是近五六年來我看果陀劇場的作品中最喜歡的一齣。從題材選擇、製作的方式開始,《超級奶爸》都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業劇場典範。就劇本來看,相對於過去直接翻譯西方文本的作品,這次並非「直譯」,而是採取從電影原著中取得劇本的點子,而後進行「台灣版」重製,仔細地融入台灣文化、社會現況等等,比起過去直接翻譯時所帶來的文化隔閡,這樣「重寫」的方式有效的避免文化差異所帶了巨大不合宜之感。

同時之間,果陀作為台灣商業劇場的龍頭,的確做出了一齣雅俗共賞的好作品。一方面這種「家庭」題材的戲輕鬆卻又貼近每個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喜劇」及「扮演」的調性也讓全場演出充滿活力。而比起過去「商業劇場」時常為人詬病之處──也許是對劇場藝術的妥協、也許是情節不夠精密、也許是考量票房因素而讓主要演員從電視圈借將,導致演出水準不如預期等等,我想上述提的這幾點,在《超級奶爸》中,都無須擔心。

在許多細節中都不得不佩服編導的用心。如兩年前同為果陀製作的《再見女郎》,其中童星演員生硬而尷尬的朗誦腔令我記憶猶新,而此番,編劇在劇中設定童星個性為一熱愛詩歌朗誦的小男孩,巧妙地讓童星演員躲過不夠自然的問題──即使這次這個小童星還是如朗誦一般的處理台詞,編劇也幫他想好最佳解套──而更幸運的是,這次的小童星演技自然又可愛的多了。此外,果陀劇團這次端出的演員真的是一時之選,兩位戲精顧寶明和姚坤君的演出真的是太迷人了,旁邊的配角群實力也都蠻齊的,無論納豆、凱爾,也都是會在舞台上發亮的演員。

另外,劇本中的對照也相當鮮明,一對父女製造出了他們的下一代,他們的下一代中出現的他們的樣子──女兒與母親的相似、父親與兒子的相似,然而這些相似與相異之中,又能夠因為角色與立場的差異,幫助彼此講出心理話,如女兒對於父親的一席話,正是母親最想說,卻無法說出口的。此外,父親的「扮裝」成為全劇中的一個懸疑點,但此一「瞞上不瞞下」的設計也讓這齣戲不成為偵探劇,觀眾對於真相了然於胸,所要看的只是編劇如何收拾這樣的一個家庭問題──一個無論是哪個家庭都可能面對的,關於愛、關於溝通、關於接納差異的家庭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