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錢的世界》是傑瑞‧史德勒(Jerry Sterner)──一個成功的股票與房地產商人──所寫的劇本,有自身經驗的加持,書寫商場如戰場這樣的議題,當然是相當有說服力的。
果陀找來楊世彭導演,以及一票實力派劇場演員,包含郎祖筠、屈中恆、劉亮佐等,試圖對台灣這個資本主義橫行的國家稍作提點。然而此次的演出多有可惜之處,幾個問題值得討論:一為趙樹海的口條,舞台劇與電視劇的表演方式的確不同,趙樹海的口條在電視演出時相當吃香,有字幕輔助、抑揚頓挫也相當好聽,但放到舞台上來說,每到情緒起伏時,字就全部糊成一團,在沒有字幕可依賴的狀況之下,觀眾需要相當費心、甚至回想才能略微猜到其所述之言。
其二為翻譯的選擇問題。楊世彭導演將男主角之一譯成「周根生」,而其他演員皆以英文名字直譯為主,包含碧亞、凱蒂等等。而角色彼此之間的稱呼則以老周、老賈等相當具有親和力的台灣叫法為主,但每當談及公司名稱,又十分冗長的念出「莫根史坦利公司」或「新英格蘭電線電纜公司」。這樣不統一的翻譯處理,有時覺得讓觀眾知道這是翻譯劇無妨、有時又試圖想要讓這樣的劇本移植到台灣。翻譯劇本來就會有面對背景是否移植的問題,移植與否的本身並不是大問題,唯一的問題是:要決定好是否移植,並且貫徹始終。
其三在於翻譯的順暢程度。這個劇本時再出現了太多次讓觀眾可以在心中自動翻譯回英文的「假中文」,包括語序、用法等等,其實都還有很大的調整空間,也許排練時間有限、也許先在香港演出、再來台灣演出也有影響,但我還是覺得舞台劇基本上是口語化的產物,若不能讓觀眾直接聽懂,就不能算是一個成功的作品。
然而回過來說這樣的作品是否有可觀之處,當然還是有。首先要推薦的是郎姑郎祖筠的演出,其飾演年輕律師凱蒂,把這個角色的多層次心理轉折處理得相當好:與母親的對手戲展現對母親冷落父親的不諒解,然而又無法棄母親於不顧的雙面困境;面對董事長周根生展現同仇敵慨的隊友心情,然而又必須面對其為母親新歡的內心糾結;面對對手賈非格,她清楚的知道這是自己在工作上因為性別受到打壓,能夠翻身的最好機會,化性別劣勢為優勢,充分展現工作的表演性,同時也清楚的表達和賈非格在對戰上惺惺相惜之情。此外無論商業名詞或法律名詞,也可看到郎姑花了許多時間認真地了解這些名詞的意義,而非只是唸出台詞而已。這樣多面向的表現讓這個角色非常立體,郎姑的演出極有自信、極簡單、極有說服力,在整場演出中可為活絡氣氛之關鍵人物。
再來,劇本對資本主義的反思也是本場演出值得一觀之處。多數談及資本主義的作品,若非將其打入地牢、大扣帽子,就是將其捧上天,然而這「非好極壞」是否有中立談論的可能?我想劇本主要致力於這件事情。出生貧困的賈非格是視錢如命的商人,他說他「是想要錢,而不是需要錢」,又說「世界上只有三樣東西不會挑三揀四,也不會因人而異,那就是狗、甜甜圈跟錢。可是錢遠比其他兩樣好,因為他不會使你發胖,也不會在你客廳到處大便」。這兩句話基本上點出了賈非格的個性,對他而言賺錢如打怪升級,其中的趣味與應運而生的自信心才是他甘心投入時間玩這場遊戲的關鍵,錢不會背叛他、也不會因為他出生貧寒就對他冷眼相待,賈非格實際上是非常孤獨,但也由於這場遊戲,他才能在漂泊之中找到些許安定感,賈非格追求金錢的過程彷彿宿命,不得不為。對金錢的追求轉化為人性的深沉反思,的確不失為一條資本主義原罪論的解套之路。
果陀劇團身為商業劇場龍頭,以商業之姿反思商業之惡,跳脫演出本身來看,實是很有誠意的作為。期望在商業與藝術總為王不見王的相斥論述底下,果陀能夠繼續尋找、繼續努力,讓舞台劇不在小眾而賠錢,讓商業與藝術不再必然只有衝突論可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