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9日 星期六

[戲劇] 果陀劇團《動物園》



    作為創團二十五周年大戲,果陀劇團選擇了美國劇作家愛德華‧阿爾比的《動物園》,這是一個相當勇敢的選擇。尤其在我們開始把「果陀」和「商業劇團」劃上等號之時,劇團選擇梁志民導演大學時的畢業製作《動物園的故事》──這個並不太討好的劇本──,以紀念之姿,讓這齣戲有再次出現在觀眾面前的機會,其實真的是相當大膽的。

    阿爾比並不是我們太陌生的劇作家,今年年中,綠光劇團「世界劇場」系列也才搬演了《山羊,或者誰是小薇》,而其他著名劇作如《誰怕吳爾芙》也有中文翻譯劇本面世。然而,阿爾比也並不是一個太好親近的劇作家,稍微檢視一下屬於阿爾比的關鍵詞:「刀/謀殺」、「同性戀」、「人獸戀」,很明顯都不是太和藹可親的關鍵字,但這樣的作品卻在台、美劇壇上長青不衰,卻又是為什麼?

    不可否認的是,果陀劇團選擇《動物園》作為二十五周年的大戲,的確是勇敢而危險的。一方面,這齣戲並不那麼適合大劇場,上下半場皆為兩位演員的對手戲,全劇也僅有三位演員,這樣小而細緻的表演必須被放置到中大型舞台時,無論對於觀眾或表演者而言,都有必須克服的問題存在。再者,《動物園》劇本中的荒謬味道濃烈,雖然不至於像是貝克特一樣拒人於千里之外,但也相去不遠,其劇本中的荒謬是否可以被多數觀眾買單,則為第二個問題。

    而面對這樣的處境,果陀打出來應對之道是極為優秀的演員,顧寶明、金士傑和姚坤君三個名字並列出來,實在是相當有誠意的組合。而對我來說,寶哥(顧寶明)的表現最為優秀,下半場一段和狗的情感交流的大段獨白台詞最為特出,光是看寶哥這段台詞的演繹,就值回票價。此外,果陀也在投影上多所嘗試,素色材質的方塊背板,透過投影而呈現出不同的場地特色。這個嘗試不妨看作是和大眾的靠近,的確阿爾比的劇本荒謬且充滿象徵,而面對這樣深刻討論寂寞的劇本,梁志民導演和舞台設計試圖在演出中透過投影,呈現出「寫實」的基本氛圍,的確不失為提供觀眾「安全感」的選擇之一。

    簡言之,我仍必須說一句阿爾比和台灣語境是有距離的,和大眾也是有的。而果陀此次的嘗試在於拉近這二者之間的關聯。荒謬可以很通俗嗎?大眾可以很嚴肅嗎?我仍願意相信這幾個名詞並不截然對立二分,只是,無論編導演或是觀眾,我們都必須相信更多的想像力,和更多的信任。


3 則留言:

  1. 我在新舞台看了表演,坦白說是因為演員名單而買票。但是即使全心聆聽那些台詞,仍難以感受戲劇企圖表達的感動。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我而言,《動物園》是注定屬於小劇場的劇本,
      拿到大舞台上來演,也就必然吃力不討好。

      當然此次演出有梁志民導演及果陀劇場本身的紀念、推廣意味在,
      荒謬劇並不親民,也不商業,
      果陀希望更多人看見阿爾比,希望更多可以認識荒謬劇,
      儘管想替他們鼓鼓掌,但我也的確覺得有點一廂情願。

      但劇場本來就是多面存在的自由市場,
      《動物園》的去留票房和觀眾會給出一個答案,
      而接下來果陀怎麼出招,我們可以繼續觀察:)

      刪除
  2.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