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

[電影] 2011年最值得遇見的老電影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

    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在等了好久好久之後,終於有機會在大螢幕上看到。2011年盛夏的台北電影節,主辦單位選在中山堂──當初《牯》片的拍攝地點──放映該片,台下坐滿當初的工作人員、演員等等,有許多的人今日已成了當家老手,有幸蒞臨這場盛會,是今夏最值得開心的事情。

    看這部片,不僅是再看一部電影,更是看二十年前台灣電影界的容光煥發,也是看這些人能夠在二十年後帶領我們走到哪裡去。我最喜歡楊導的片是才氣橫溢的《恐怖份子》,其次是溫暖的不像楊導的《一一》,再則才是《牯嶺街》。然而能夠在大螢幕看《牯嶺街》的意義絕對遠大於這部片的任何一丁點缺陷。

    無論是仍然在努力的人,或者是已經離我們而去的人,那些身影在電影裡交互輝映,讓我仍然相信,耐心地等吧,終有一天,我們也終將在我們的時代看見大師身影。


《相見恨晚》 Brief Encounter

    一言以蔽之,這其實就是五十年前的小三電影。
 
    拍攝於1945年片,經過優良修復之後,讓觀眾得以在大螢幕一賭風采。大衛連(DavidLean)在二戰左右就拍出令人驚嘆的外遇電影,經過五十年後仍無人能超越這種浪漫、驚險、分而不捨、捨而不分的內心交戰,再佐以高度節奏感的調配,觀眾的心情完全被電影抓著跑──發現、不要被發現、發現、不要被發現的複雜情緒也同時在觀眾的心底上演。

    看完這部電影,我唯一想到的便是,幸好我沒有錯過這部電影,幸好我與這部電影的相遇,尚不嫌晚。


《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今年金馬影展超極熱門片,也同時榮登觀眾票選極高的名次,對我來說,這部片創造了歌舞片的極致。並且在達到這樣高峰成就的同時,也省思電影的未來、歌舞片的未來,相當難得。

    歌舞片總是容易跟商業掛鉤、討好觀眾不遺餘力,然而這在這樣的前提之下,《萬花嬉春》最難得的是保持了辯證的可能性。在劇中劇的相互映照之下,一邊批評大牌女星的張狂無腦醜態,一邊試圖以歌舞片的類型作為電影從無聲走向有聲的解套,幾個前後映照的鏡頭極盡諷刺之能是,卻依然再多年之後依然讓現場觀眾捧腹大笑,這實在太困難了、也太厲害了。


《人造天堂》Eureka

    其實《人造天堂》不應該放到老片來看,畢竟它的出品年是2002,距離今日也不過十年,但反而都是我曾經錯過的片,也就放進來一起推薦了。青山真治是一個非常棒的導演,他對於弱勢的關懷不遺餘力,且更是一個相當擁抱鄉土的導演,她的作品幾乎以北九州為主,無論善或惡,接把北九州拍的相當迷人。

    整部電影其實是半公路電影,從兄妹出發去上學遇到公車劫持案開始說起,從此,曾經參與過這場公車挾持案的所有人,他們生命都有了破洞。而破洞沒有人可以修補、沒有人會負責,也沒有人應該要幫你,這就是社會的現實。所以這些人漸漸地淡出社會,一個一個的變成所謂的社會邊緣人。

    青山真治非常漂亮的處理這種人際的疏離於孤獨,讓冷調中有一種希望,讓希望也終究只是希望。最後他們抵達了大海,但大海並不只容納百川的垃圾桶,他更代表著某一種,無法被撫平的波濤洶湧。


《家族遊戲》Family Game

    僅以這部電紀念甫過世的森林芳光導演。

    《家族遊戲》是在談日本教育問題的電影,儘管他並沒有提初任何教改的方案,但從頭到尾幾近「惡搞」的方式,也非常清楚的點出了日本教遇制度之下最大的問題。而身為曾經被日本殖民的台灣,許多問題當然是可以相提並論,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包含對於學歷的追求、對於「成功」的定義等等,而這些問題放在今日台灣社會來看,卻依然都是存在的,那我們怎麼能夠不配合森田芳光導演的未卜先知呢。


    對我而言,看老電影所缺乏的往往就是當下性,有些電影技巧非常好、但就是過時了,可能是議題老掉牙,或者是處理的手法在今日看起來不值一骰。然而,以上五片在今日看起來,都依然光輝亮眼、毫不遜色。除了歸於導演們實在太過厲害之外,更應該深自檢討我們今日的電影怎麼了──為什麼那麼久以後,依然拍不出更好的歌舞片、拍不出更好的外遇電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