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電影] 《挪威的森林》

如果未讀過原著的人可以看看,也許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看法;
但如果讀過原著/熱愛原著,就千萬不要想要挑戰自己的包容度了。

講講幾個我覺得很有問題的點就好。

一、角色「個性」化

我對《挪威的森林》小說的感覺是每個人物都非常飽滿,儘管有一些難以想像的「怪」,卻都是相當活生生的完整一個人,但今天看完的感覺是每一種角色僅代表一種個性,而演員的功用就是要把這種個性發揮到極度偏執,但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角色身上多重個性所造成的矛盾,淡化某一種個性、或強化某一種個性都會讓角色失衡,變得單一。


二、《挪威的森林》不只有愛跟性

儘管愛跟性可能是之中相當重要的環節,但對我來說,愛跟性都是手段,真正要談的人性和人際關係才是背後所要彰顯的,但電影拍得頗為膚淺,彷彿整部小說只剩下愛跟性,尤其是性的鏡頭又臭又長,都要覺得在拖時間了冏,後來真的看得很反感。導演也忽略了一切經典且重要的台詞,可能不是日本導演的關係(?),但沒有把小說消化吸收再變成新的產品,而只是東抓一點西抓一點拼湊成一個貌似《挪威的森林》的四不像,沒有能力改編就不要改編,你大可取新的片名、取新的角色名稱,變成你要的風格的愛情片都無妨,但今天你都取名《挪威的森林》不就是要吸引廣大的村上迷,順便消費一下村上嗎,要是我是村上春樹一定會靠杯致死。

(尤其在看完《春琴》改編谷崎潤一郎,真的會覺得沒有什麼是不能改編的好的。)


三、技術

配樂跟攝影有救到一些,但是配樂的進出都刻意突兀,大聲的突進和鏡頭切換配合的突收,不是不好,但我不喜歡。像音樂老師在彈吉他的那段真的大加分。攝影不用說了李屏賓第一名,用了好多旋轉的鏡頭,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直子跟渡邊相擁,鏡頭一直往上轉轉轉最後是天空但鏡頭一就繼續繞圈,真的是一句話都不用說就把當下角色的心境清清楚楚的傳達了。


四、廣告

這真是台灣最嚴重的一個問題。
什麼「冬天必修的戀愛學分」、「聖誕情人佳片」,拜託《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寂寞到不行的片,「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才是他的宗旨,為了票房可以做出這樣的廣告真是太誇張了。

五、選角

糟透了。
松山健一也變得好猥瑣。

不過可以回歸到第一個問題,角色只剩下單一面向的時候,觀眾怎麼會喜歡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