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舞蹈] 《鈕扣計畫》



  《鈕扣計畫》讓我想起前年周書毅在華山策展的《下一個編舞計畫》,當然鈕釦的舞者更為成熟與精煉,但其相同之處在於策展人的熱情和創作者的純粹。周書毅身為台灣比較好「賣」的舞者,願意以提攜後輩之姿讓更多新人有被看見的機會,而《鈕扣計畫》的製作人是我非常非常佩服的前《表演藝術》總編盧健英(說到此,就不免碎嘴幾句近年的越來越想一本龐大的節目「宣傳手冊」),此外,鈕扣計畫的發想人還有藝術總監何曉玫,兩位資深舞蹈前輩願意策這個展其實讓我非常感動。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電影] 《騎動人生》



對於環法自行車賽的印象,來自於日本小說家近藤史惠的作品《犧牲》以及《伊甸》。兩部作品的主人翁都是自行車隊中的「副將」,也都討論了個人勝利與團隊勝利的衝突。

在那之前,我並不知道自行車運動是這麼殘忍的運動,而主將與副將的區分,更加強了車隊裡的階級關係,副將們輪流領騎,沿途帶領主將化解風阻、阻擋其他車隊的攻擊,並在關鍵時刻讓主將超越自己,衝刺最後一哩路以爭奪冠軍。而媒體眼中冠軍只有一個,就是那位能夠站上講台、穿上黃衫、拿著小獅子歡呼的主將。至於那些曾經承受著巨大風阻、製造省力氣流的副將們,則早已隱沒在無數的車手當中。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戲劇] 《你用不上那玩意》




1948年,喬治‧歐威爾寫出《一九八四》,預視極權時代與監視行為的駭人之處。2013年,烏犬劇場演出《你用不上那玩意》,偷渡了《一九八四》中「老大哥」(Big Brother)的指涉,除了探討同樣的權力、政治與壓迫之外,更加強了社會邊緣人的孤寂書寫。

2013年5月11日 星期六

[戲曲] 《巾幗華麗緣》


 

    五年多前,我大二,開始看戲。初接觸戲曲什麼都不懂,就只想盡快理解老師們口中所訴說的感動,所以什麼戲上演就看什麼戲。那年我看了上海崑劇團的折子戲、看了國光劇團的新編戲、看了戲曲學院的學期製作、也看了豫劇團(那時還隸屬於國光劇團之下,尚未改名)。短時間內接觸各類劇種,對我而言感覺相差不多,更多的時候常感到迷惘,距離能夠欣賞戲曲還有好大一段路,而那時候,唯一讓我感動、興奮且稍微領略到些許戲曲美感的,正是王海玲,正是豫劇。

2013年4月22日 星期一

[預報] 「文青 較春」2013廣藝兩岸小劇場藝術節



偶爾有鮮少進劇場的朋友問「最近有什麼戲好看?」

老實說,我通常畏懼於回答。一方面知道自己並不是太大眾口味的觀眾,一方面戲劇的時效性實在太急迫,能夠推薦的戲往往也只是透過文宣、卡司覺得「也許會好看」,而很難是自己看完覺得「超好看,非得推薦給周圍的朋友不可」。

然而,我想還是可以試圖找出一些「可能會好看的戲」,以及一些「可能會喜歡這些戲的朋友」。

[戲劇] 《搶錢的世界》


   
《搶錢的世界》是傑瑞‧史德勒(Jerry Sterner)──一個成功的股票與房地產商人──所寫的劇本,有自身經驗的加持,書寫商場如戰場這樣的議題,當然是相當有說服力的。

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

[電影] 《阿嬤的夢中情人》





真的是好久沒有看到一部電影可以擁有這麼多的熱情,甚至滿溢出來,充塞在劇院的每個座位、在每個觀眾之間流盪、感染。這件事情多麼難,但《阿嬤的夢中情人》做到了。